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学生传统受欺凌与网络欺凌的关系一个有调节(2)

来源:中学生英语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问卷调查在征得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本人的知情同意后,均采用匿名的自我报告形式,每班由一名心理学专业学生担任主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

问卷调查在征得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本人的知情同意后,均采用匿名的自我报告形式,每班由一名心理学专业学生担任主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指导语一致且强调作答真实性以及个人信息保密性,所有被试均在调查结束后得到一份精美礼物。使用SPSS19.0软件和Mplus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各变量描述统计如表1所示,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传统受欺凌、网络欺凌、愤怒、反刍思维相互之间显著的正相关。

表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注:*p<.05,**p<.01,***p<.001。?

(二)传统受欺凌对网络欺凌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为验证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将中介变量(愤怒)和调节变量(反刍思维)同时放进模型中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指数良好,X2(1)=1.06,p=0.30,CFI=1.00,TLI=1.00,RMSEA=0.01[0.00,0.10],SRMR=0.01。

结果表明,传统受欺凌与愤怒(β=0.25,p<0.001)、网络欺凌(β=0.22,p<0.001)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愤怒与网络欺凌也存在显著正相关(β=0.16,p<0.001)。愤怒在传统受欺凌和网络欺凌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显著(β=0.04,p<0.001),传统受欺凌对网络欺凌的直接作用显著(β=0.21,p<0.001),这表明愤怒在传统受欺凌对网络欺凌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反刍思维与愤怒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欺凌的影响显著(β=0.25,p<0.001)。

为进一步分析反刍思维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将反刍思维分为高分组(M+1SD)和低分组(M-1SD)两个组,进一步揭示反刍思维在愤怒与中学生网络欺凌之间的简单斜率检验图(见图3)。在高反刍思维条件下,愤怒与网络欺凌存在显著正相关(β=0.33,p<0.001),从传统受欺凌到愤怒再到网络欺凌的间接效应显著(β=0.08,p<0.001);在低反刍思维条件下,愤怒与网络欺凌无显著相关(β=0.002,p=0.96),从传统受欺凌到愤怒再到网络欺凌的间接效应不显著(β=0.001,p=0.96)。

四、讨论

(一)传统受欺凌、愤怒和网络欺凌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传统受欺凌与网络欺凌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这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研究通过确定愤怒这一中介,清晰地阐述了传统受欺凌和网络欺凌之间的中介机制。个体遭受欺凌往往容易产生愤怒这类消极情绪,随后愤怒诱发欺凌行为的产生,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减少网络欺凌,不仅可以通过减少现实中受欺凌现象,也可以通过降低中学生的愤怒水平来实现。

(二)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发现愤怒和反刍思维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欺凌存在显著影响。反刍思维水平较高的中学生,愤怒更容易导致他们做出网络欺凌行为;而低反刍思维的学生,愤怒与网络欺凌无关。可能的原因是:高反刍思维的个体在受到欺凌出现愤怒情绪时,往往容易重复地思考这些负性事件,这会缩小注意范围,自控能力下降,这又进一步加强个体对于欺凌这类负性事件的关注。与此同时,如果个体正在使用网络,那么加上网络的匿名性,他们的攻击模式就会被激活,从而对他人实施网络欺凌行为。相反,低反刍思维水平的中学生在网络欺凌行为出现之前,会更加理性地思考这种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不轻易受愤怒情绪左右,进而减少甚至抑制欺凌行为的产生。这一结果表明,对于反刍思维水平较高的中学生,降低他们的愤怒水平对于减少网络欺凌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第一,本研究采用横断研究,很难检验欺凌与其他变量的双向关系,有必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运用纵向研究,才能更好地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二,本研究仅限于欺凌/受欺凌者,忽略了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旁观者很少在欺凌事件中扮演完全中立的角色,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看到欺凌事件的发生,他们也会成为潜在的受害者。因此,对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角色进行研究,多角度揭示校园欺凌的特点、本质,为有效干预欺凌行为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1]GiniG,Pozzoli Between Bullying and Psychosomatic Problems:A Meta-analysis[J].Pediatrics,2009,123(3):1059-65.

[2]Dewall C N,Anderson C A,Bushman B J.The general aggression model:Theoretical extensions to violence.[J].Psychology of Violence,2011,1(3):245-258.

[3]Schwartz D,Proctor L J,Chien D H.The aggressive victim of bullying: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ysregulation as a pathway to victimization by peers[J].Peer harassment in school:The plight of the vulnerable and victimized,2001:147-174.

文章来源:《中学生英语》 网址: http://www.zxsyyzz.cn/qikandaodu/2021/0303/860.html



上一篇:海闻用更加开放的思路发展高等教育
下一篇:中国梦兴农梦我的梦

中学生英语投稿 | 中学生英语编辑部| 中学生英语版面费 | 中学生英语论文发表 | 中学生英语最新目录
Copyright &amp;copy; 20019-2020 中学生英语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